溫妮颱風
何謂角嵎效應
前幾次有個颱風
聽氣象報告說這是颱風所造成的角嵎效應
這是算有點專有名詞
希望有善心人士能為我解答.感激不盡哦.
經過台灣中央山脈中段西行颱風 此處以1958年之溫妮颱風為例
所以採取本例之原因有:(1) 此颱風之中心於過山階段可見下層有殘餘中心留於山脈東側
約4小時後才消滅;(2) 過山前後流場變化清晰可見
特以中心過山後山脈西側各地地面報告眾多; (3) 山脈兩側有很好之自記紀錄。
以下為就其中心過境各階段內、外圈流場、氣壓場特徵之討論:1.外圈 (1) 颱風中心趨近階段:主要係以「沿山流」(流型Ⅰ
regimeⅠ) 為其特徵。
此時外圈氣流遇山
氣流係分兩支
一支沿山脈西側
一支為沿山脈東側。
西側者在台中以南仍可見「分離邊界層」(separated boundary layer)中之尾流(wake)區
自台中迄至西側陸上測站
風力均極小(<10kt
見粗點線區)
而在颱風主流(main flow)中之澎湖兩測站
風速則均達30kt及以上。
同時並由 圖7L山脈西測自北向南排列各測站之時間變化剖面圖中可見
該廣大尾流區竟延續至中心過境之三小時前
並可參見圖7m中之台中P與v自記紀錄(尾流區均為靜風或小風
且氣壓變化平淺)。
且同時在山脈東側颱風中心之南
由台東兩處測站之資料
可見有一「三角尾流」(triangular wake)區存在
以分割氣流之「內圈」與「外圈」(此項事實為台灣颱風流場中最明顯之流場特徵)。
「三角尾流」聯接有「風切線」(shear line
見圖7f中之粗斷線)
再外邊其流場中之「內」、「外」圈又復相結合(因已無地形影響)。
並可見
「外圈」氣流計可分析出三個「風力中心」:一在海峽北段;一在中段;另一最主要的在蘭嶼區
係由颱風旋流之「繞山流」造成「角隅效應」(corner effect) 所致(該中心R. Smith(1998)稱為「corner wind」)。
另外
此因屬過境山脈中段之颱風
主要均僅在沿山流型中
無焚風之「上、下坡流型」。
在中心過境階段
台灣中央山脈均為在內圈中
氣流軌跡有甚大曲率
詳細討論從略。
先問一下
你確定是角嵎效應嗎??我只有查到藤原效應
可能跟你講的不一樣
但還是貼出來給你看「藤原效應」是什麼? 如果兩個颱風靠近時
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相互作反時 鐘方向旋轉
旋轉中心的位置
由兩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 強度來決定。
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
較大的一個走得慢些
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
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先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 旋轉現象
故稱此現象為藤原效應(參閱圖十)。
圖十 雙颱風產生反時鐘方向相互旋轉之藤原效應雲系圖
雖然沒有正面回答
但還是謝謝你這位善心人士.你是氣象專家嗎?這問題是我妹妹問我的.那我再問我妹一次好了. 總而言之.還是要謝謝你哦.
角隅效應是有的
只是您標題的字有打錯
所以無法搜尋!這種情形我大概簡單敘述一下好了!由於北半球的颱風風向是逆時針旋轉
故當颱風在我們的南方
整個風向是吹東北風到東風
如果颱風離我們近一點
就吹東北風
遠一點
就吹東風
大台北地區由於受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