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妮颱風

颱風跟大潮的關係

為什麼每次颱風都會碰上大潮

颱風跟大潮有什麼關係?
決定引潮力大小有幾個因素:1.月球、太陽的相對位置。

在朔、望時

月球、太陽與地球連線為一直線

引潮力大

產生大潮;上下弦時與地球連線呈90度

引潮力小

產生小潮。

2.月球、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遠近。

距離遠則引潮力小

距離近則引潮力大。

3.月球、太陽的赤緯。

由於太陽赤緯為一季節性變化

而月球繞地球之軌道(白道)與地球繞太陽之軌道(黃道)間交角約5度

交點以18.61年的週期變動

故與季節間也有相關性。

所以大潮的大小是變動的

當所有產生最大引潮力的條件都同時發生時

大潮應該會特別大。

颱風波浪現象觀察:不久前的瑞伯颱風(10月16日登陸)

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吧!

瑞伯颱風屬典型得秋颱

而秋颱可怕的原因在於:秋天台灣已漸漸進入東北季風的天氣型態

整個台灣已在大陸高氣壓影響範圍內

此時的颱風形成較不易直接侵襲台灣

但如果屬結構緊密的強烈颱風

則可能侵襲台灣造成嚴重的破壞

瑞伯颱風即是一例。

針對海岸構造物的破壞

同樣是強烈颱風

1996年的賀伯颱風造成了基隆海洋大學臨海的理工學院海堤破壞

而此次的颱風卻未造成任何海堤的破壞。

茲就颱風所產生的波浪現象與造成破壞的原因作下列的介紹和說明。

波浪類型的區別有二種風浪(wind wave):為風域內直接因風持續的吹拂

產生不規則的波浪

且風持續吹拂供給的能量

使波持續成長而以長週期波的湧浪形式離開風域。

湧浪(swell):為風域外

因風浪衰減以長週期波傳遞的波浪形式

較規則

屬長週期波。

波浪傳遞速度C=L/T (C:波速 L:波長 T:週期)  所以週期愈長的波浪其傳遞速度愈快

常常是颱風還未侵襲台灣時

波浪的現象已預告即將到來的風暴。

 颱風來襲前後的波浪現象颱風來襲前

其引發的湧浪已先一步到達

原本平靜的海面便開始有長週期波浪的水位變化

雖不致有波濤洶湧現象

但緩慢且起伏甚大的水位變化

其氣勢磅礡便可嗅出一絲風雨前的弔詭氣氛。

颱風來襲時

風域籠罩整個海面

此時的波浪型態為風浪

風持續供應波浪的作用

此時的波浪會是紛紜而波濤洶湧。

颱風過後

波浪的現象亦是屬長週期波的型態

因為颱風遠離的緣故

颱風不再持續供應大量的能量予波浪

但依舊有湧浪進入

只是水位的變化不如颱風來襲前大。

 颱風破壞海岸構造物的元素(1)颱風波浪(storm waves):颱風威力大小對於海面波浪有絕對性的影響

一般說來

強烈颱風會引起強烈的波浪現象;輕度颱風所引發的波浪較小。

波浪的大小會影響碎波位置與增加波浪作用於海岸結構上的波力

因而造成結構物損壞。

例如

1996年的賀伯颱風所造成海洋大學海堤胸牆斷裂

即是大波浪破壞的原因。

(2)大潮(high tide):農曆每月的朔望即是大潮日

潮汐水位為該月最大值。

此時如有颱風來襲

必會導致海水倒灌

使海岸災損嚴重。

統計近五年來造成災損嚴重的颱風

均是在大潮日登陸

即可得到證明。

另外

波力對結構物的破壞

均是因波浪的作用範圍位於靜水位處(海水面)

所以水位高度直接影響結構物破壞的位置。

以1996年的賀伯與1997年的溫妮對海洋大學海堤破壞為例

強烈颱風賀伯來襲時

恰為大潮日且為大波浪

波浪於海提外海處即碎波

能量略微消散

所以雖造成海大淹水的情況

卻僅造成海堤胸牆(附圖一)斷裂。

1997年來襲的溫妮僅為中度颱風

且為非大潮日又為小波浪

卻因為恰於堤前碎波

使能量集中於堤身(附圖一)

造成堤身嚴重損壞。

(3)暴潮(storm surge):暴潮的成因在於颱風的低氣壓中心吸入周圍的空氣

形成類似吸塵器的作用

海面因而異常抬升

稱之為暴潮;此者常常是海水倒灌得原凶。

此次的瑞伯颱風雖造成陸地上嚴重的災害

但在海岸的災情上明顯小於同是強烈颱風的賀伯。

其原因在於瑞伯與賀伯路徑上的不同

當年的賀伯直接由太平洋以西北方向掠過北部地區

不但無障礙物削減其威力

更是造成危害台灣最大的西北颱(註一)

所造成的風揚(wind set up;註二)與暴潮加上大潮

導致海水倒灌的慘況。

此次的瑞伯颱風行徑路線

乃沿著東部海岸

因無寬敞的海域供波浪成長

且受中央山脈的削減威力

失去了風向與大潮的配合

使得台灣東北部海岸波浪普遍都小;反而在颱風遠離的第二天

風浪有足夠的成長海域

使東北部海岸的波浪運動現象劇烈。

 註一:掠過北部的颱風

風向上大致為西北風;而北半部的河流多為西北 向

出海口面臨颱風來向

時常導致海水倒灌及風揚的情形。

註二:因風持續吹向岸邊

形成海水位堆升的情形。

風吹離岸

形成海水位下降

稱為風降(wind set down)  參考資料 http://www.ocean.org.tw/mag/011/011007.htm
颱風登陸的日期是隨機的

但是大潮每月初一十五都會有一次

也就是有15分之一的機會

會遇到這種狀況.颱風波浪現象觀察不久前的瑞伯颱風(10月16日登陸)

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吧!

瑞伯颱風屬典型得秋颱

而秋颱可怕的原因在於:秋天台灣已漸漸進入東北季風的天氣型態

整個台灣已在大陸高氣壓影響範圍內

此時的颱風形成較不易直接侵襲台灣

但如果屬結構緊密的強烈颱風

則可能侵襲台灣造成嚴重的破壞

瑞伯颱風即是一例。

針對海岸構造物的破壞

同樣是強烈颱風

1996年的賀伯颱風造成了基隆海洋大學臨海的理工學院海堤破壞

而此次的颱風卻未造成任何海堤的破壞。

茲就颱風所產生的波浪現象與造成破壞的原因作下列的介紹和說明。

波浪類型的區別有二種風浪(wind wave):為風域內直接因風持續的吹拂

產生不規則的波浪

且風持續吹拂供給的能量

使波持續成長而以長週期波的湧浪形式離開風域。

湧浪(swell):為風域外

因風浪衰減以長週期波傳遞的波浪形式

較規則

屬長週期波。

波浪傳遞速度C=L/T (C:波速 L:波長 T:週期) 檢視圖片 所以週期愈長的波浪其傳遞速度愈快

常常是颱風還未侵襲台灣時

波浪的現象已預告即將到來的風暴。

 颱風來襲前後的波浪現象颱風來襲前

其引發的湧浪已先一步到達

原本平靜的海面便開始有長週期波浪的水位變化

雖不致有波濤洶湧現象

但緩慢且起伏甚大的水位變化

其氣勢磅礡便可嗅出一絲風雨前的弔詭氣氛。

颱風來襲時

風域籠罩整個海面

此時的波浪型態為風浪

風持續供應波浪的作用

此時的波浪會是紛紜而波濤洶湧。

颱風過後

波浪的現象亦是屬長週期波的型態

因為颱風遠離的緣故

颱風不再持續供應大量的能量予波浪

但依舊有湧浪進入

只是水位的變化不如颱風來襲前大。

 颱風破壞海岸構造物的元素(1)颱風波浪(storm waves):颱風威力大小對於海面波浪有絕對性的影響

一般說來

強烈颱風會引起強烈的波浪現象;輕度颱風所引發的波浪較小。

波浪的大小會影響碎波位置與增加波浪作用於海岸結構上的波力

因而造成結構物損壞。

例如

1996年的賀伯颱風所造成海洋大學海堤胸牆斷裂

即是大波浪破壞的原因。

(2)大潮(high tide):農曆每月的朔望即是大潮日

潮汐水位為該月最大值。

此時如有颱風來襲

必會導致海水倒灌

使海岸災損嚴重。

統計近五年來造成災損嚴重的颱風

均是在大潮日登陸

即可得到證明。

另外

波力對結構物的破壞

均是因波浪的作用範圍位於靜水位處(海水面)

所以水位高度直接影響結構物破壞的位置。

以1996年的賀伯與1997年的溫妮對海洋大學海堤破壞為例

強烈颱風賀伯來襲時

恰為大潮日且為大波浪

波浪於海提外海處即碎波

能量略微消散

所以雖造成海大淹水的情況

卻僅造成海堤胸牆(附圖一)斷裂。

1997年來襲的溫妮僅為中度颱風

且為非大潮日又為小波浪

卻因為恰於堤前碎波

使能量集中於堤身(附圖一)

造成堤身嚴重損壞。

檢視圖片(3)暴潮(storm surge):暴潮的成因在於颱風的低氣壓中心吸入周圍的空氣

形成類似吸塵器的作用

海面因而異常抬升

稱之為暴潮;此者常常是海水倒灌得原凶。

此次的瑞伯颱風雖造成陸地上嚴重的災害

但在海岸的災情上明顯小於同是強烈颱風的賀伯。

其原因在於瑞伯與賀伯路徑上的不同

當年的賀伯直接由太平洋以西北方向掠過北部地區

不但無障礙物削減其威力

更是造成危害台灣最大的西北颱(註一)

所造成的風揚(wind set up;註二)與暴潮加上大潮

導致海水倒灌的慘況。

此次的瑞伯颱風行徑路線

乃沿著東部海岸

因無寬敞的海域供波浪成長

且受中央山脈的削減威力

失去了風向與大潮的配合

使得台灣東北部海岸波浪普遍都小;反而在颱風遠離的第二天

風浪有足夠的成長海域

使東北部海岸的波浪運動現象劇烈。

 註一:掠過北部的颱風

風向上大致為西北風;而北半部的河流多為西北 向

出海口面臨颱風來向

時常導致海水倒灌及風揚的情形。

註二:因風持續吹向岸邊

形成海水位堆升的情形。

風吹離岸

形成海水位下降

稱為風降(wind set down)
大潮是漲潮漲的最高(水位)的時候每天都有2次漲潮...但是每天的漲潮卻也有所不同水位漲的特別高的那天我們稱大潮颱風天又遇到漲潮那海水倒貫的情形會特別嚴重!!所以颱風天又剛好遇到大朝日沿海居民可能要小心一點
值得研究喔
這並不巧 大朝兩個約一次 約十五分之一機率 而且只要大朝前三天氣象局就會提出警告 颱風只要在農曆十二~十六 或廿八 廿九 三十 初一來襲 氣象局就會提醒 所以29天有9天的機率 一點都不足為奇

颱風假,盧碧颱風,颱風放假,颱風命名,颱風停止上課,莫拉克颱風,颱風大肆虐,颱風的形成,颱風天,颱風動態颱風,引潮力,強烈颱風,賀伯,太陽,海洋大學,台灣,海水倒灌,海堤,溫妮

颱風假|預測|溫度|龍捲風|熱帶低氣壓|台灣海峽|強颱|方向|衛星雲圖|太平洋|雲|低氣壓|颶風|豪雨|風力|冷氣團|鋒面|輕颱|梅雨|中颱|高氣壓|名稱|機率|對流|熱帶|停課|西南氣流|週末|氣象報告|

溫妮颱風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83105282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08 的頭像
    toye444008

    網頁錯誤

    toye444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