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妮颱風
地錨工法解析/保山固土 顧好風水 強力管理
國道三號走山事件暫時告一段落
然而台灣還有多條重要道路「依山傍海」。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余烈認為
大口徑排樁、大擋土牆或隧道都是可行的方法;他強調
岩錨、地錨不應該再當作順向坡腳斬斷後的主要擋土設施。
余烈表示
工程可以分為「民間開發」和「公共工程」兩種。
1997年8月的溫妮颱風
造成台北汐止汐萬路「林肯大郡」因順向坡坍方、土石流失
導致嚴重地基塌陷
28人死亡。
余烈指出
從林肯大郡災變後
政府修訂了「建築法」和「建築技術規則」
只要民間開發工程在坡度(山坡角度取正切函數值)大於30%(約為17度)的山坡地
一律不准。
然而
公共工程有「地質法」的問題。
余烈解釋
現在還躺在立法院的地質法
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一是針對地質敏感地帶
開發時要提出「地質安全評估報告」
並委外審查;二是政府必須公布全台地質敏感地帶。
余烈認為
部分建商反對地質法影響利益
但國三走山事件激起的民怨可能讓他們不敢反對;另外
也有人質疑萬一自己的房子被宣告在地質敏感地帶
可能會讓房價一落千丈。
余烈指出
可以用「容積移轉」(允許原土地的可建築容積移轉至另一宗可建築土地上使用)的方法
以金錢或轉移形式補償住戶。
「在順向坡坡腳被斬斷的地區
地錨、岩錨不應該被拿來當作主要擋土功能!
」余烈估算
這次走山的地點有600多支岩錨
每支能擋60噸
大概可承載4萬噸土石
但現場崩落的土石重達30多萬噸
根本擋不住。
他強調
地錨有「非永久性」和「不確定性」
土壤中的水分會讓鋼樑生銹
地層也會隨時間風化
時間一久
擋不住幾萬噸土石。
余烈呼籲
現有的高速公路
從北到南需要來一場「總體檢」
尋找容易滲水、減低土石摩擦力
在地表上就能看出來的「張力裂縫」
交由專業技師評估、補強設計。
「不能只拿榔頭敲!
那敲不出什麼東西的。
」
溫妮颱風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47499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